蛋LC法學講堂 日本置業冷知識(1)

價格吸引,不等於風險可控。
在日本買樓,責任與義務,往往比想像中複雜。
新聞報導(圖)有香港人以約64萬港元(2023年估計約1,150万円)買入福岡博多區一個約450呎單位,其實遠低於市價,睇落似乎非常吸引。
不過,所謂筍盤,有時包埋d你估唔到嘅「配件」:
→熱水爐壞咗,維修報價超過2萬1港元,管理公司拒絕提供比價。
→上層滲水,管理公司表示「已處理」,但無正式書面記錄。
→當業主要求解約時,對方以律師信回應…當然唔係指售後服務啦。
而類似情況這不是個別事件,所以值得注意:喺日本買樓,尤其係外國人,要準備好應對語言隔閡、資訊不足等、管理責任、甚至法律風險。
業主不僅是產權擁有者,也是社區一員、法律責任的當事人,譬如:
1)業主是大廈管理組合的法定成員
需繳交管理費及修繕積立金,參與會議決策。即使您不在日本,也不能完全「交比物業管理搞掂」。
2)業主對租客與物業狀況負責
物業出現問題時,有責任作出及時、合規處理。否則可能影響租客權益、觸犯租賃條款,甚至招致損害賠償。
3)業主在日本的形象,會投射到整個「外國人業主社群」上
長期失聯、拒絕應對投訴、管理不善,都有可能令未來其他海外買家承受更高的不信任門檻。
此外,還需預留下列必要支出:
😰管理費與修繕積立金:可能每年調整
😰物業維修費:熱水爐、冷暖氣、浴室等,每次維修開支或達數萬日元
😰固定資產稅與都市計畫稅:由地方政府每年分4期徵收
😰火災與地震保險:非強制但高度建議
😰法律及專業服務費:尤其在管理紛爭或處理解約時,難以避免
💁🏻‍♀️蛋LC的一點小提醒:
作為來自香港、同時熟悉日本法規及制度的行政書士,#蛋老師 自己亦親身經歷過外國人在日本置業的困難——語言只是第一關,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法律與文化之間,找到平衡點。明日後日會繼續說說在日本置業的經驗之談~
如果你正計劃在日本置業,或者已經成為日本的物業擁有者,對日本的合約、管理規約、稅務安排有疑問,歡迎隨時聯絡哦~提前諮詢,比事後補救來得輕鬆實際得多。
🫢福岡圈子好細㗎,呢單嘢🫢咳咳咳。。。
💁🏻‍♀️蛋LC = TAMAGO Language Centre、TAMAGO Legal Consultant、仲有蛋老師

Related Post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