💁🏻‍♀️ 香港人行政書士介紹 |制度小知識

《什麼是行政書士?》
寫咗好多有關「行政書士」的內容後,突然我阿姨👵🏻問「即係咩嚟?」,我突然意識到似乎需要加返呢個內容🙈
📜 行政書士的歷史
《日本司法歷史》
江戶時代末期,社會上出現「公事師」(又稱「出入師」或「公事買」),專門幫助民眾撰寫訴狀、合約、協議文書等,是日本的民間法律文書專家的雛形。
到了明治五年(1872年),日本政府正式制定《司法職務定制》,劃分出三類法律職業:
• 證書人:後來演變成今日的「公證人」(Notary)
• 代書人:後來演變成今日的「行政書士」與「司法書士」
• 代言人:後來演變成今日的律師(弁護士)
對🇭🇰普通法系中,「solicitor(事務律師)」的業務,而日本隨後的數十年間,代書人制度逐漸細化:
→司法書士:*專責*處理登記、不動產、公司設立及小額錢債訴訟
→社労士:*專責*勞工/就業/社會保險的法律問題
→弁理士:*專責*特許/商標等知識產權問題」
→行政書士:行政申請、法律文書、在留、營業等實務等等(據說多達1萬種)
分散成大約這些專業資格(還有税理士、不動産鑑定士、海事代理士…那些就不述了。)所以「行政書士」是一個具備🇯🇵國家資格的法律專業人員,而不同專業之間互相連結轉介是非常常見的。
演變成今日的不同崗位。所以在日本的外國人對行政書士的普遍認知是「申請簽證的人」,日本人最常找行政書士的卻是「申請許可的人,尤其建築許可」🙈
💁🏻‍♀️蛋LC的自我定位
有在日本做生意的舊同學(香港人)找我說「要轉過來找你幫我處理簽證更新」,理由是「有些情況只有同樣是外國人,甚至香港人才懂。例如開銀行帳戶的困難。」
這些都讓我有所啟發~作為持有日本行政書士資格的香港人,我了解你的思考的方式,也熟悉日本制度的邏輯。將來也會繼續成為你的「日本制度專業翻譯」,讓你看懂申請程序背後的制度含義,在協助製作符合法規要求的文書。
跨語言、跨文化、跨制度~ 讓大家能夠安居樂業☺️
📩 無論是結婚、開公司、辦簽證、處理遺產、協議或翻譯——
如果你不確定該怎麼寫、怎麼交、會不會填錯,你可以先問一聲、先交給我睇一睇~
請多多指教💁🏻‍♀️

Related Post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