💁🏻♀️香港人行政書士導讀
永住 vs 歸化(下)|歸化真的比永住簡單嗎?
在日本,申請「永住10年、歸化5年」這個反差,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都會呆一呆。
尤其是當我們認真一點準備永住的時候,才會發現:
😩永住要國稅證明
😩永住要繳滿年金
😩永住要年收入穩定,甚至有業界說要超過300万円
😩永住審查過程中會補件、補件、再補件……
但原來,歸化不只只需要在日本居住「原則5年」,某些情況下還可以「減免」這個年數條件,而且審查中常常是「一開始把所有文件都準備齊」,之後補件機會反而更少。
甚至有不少人私下講:「永住要補到氣絕,歸化其實更簡單。」
🧐為什麼歸化只要5年,而永住要10年?
這個差別其實來自制度本質的不同:
→永住是「在留資格」,你仍然是外國人。由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審查,重點是「你適不適合繼續長期住在日本」。
→歸化是「國籍變更」,你將成為日本國民。由法務局審查,重點是「你適不適合變成我們國民」。
基準來自於2套不同法律,前者是入管法,後者是國籍法。
因此,永住審查時,會更看重你這10年有沒有「好好生活」、有沒有「累積信任」、會不會變成負擔;而歸化審查,則看重你有沒有「最低語言能力」、「是否融入日本社會」、「願意放棄原國籍」等條件。
兩者角度不同,自然標準也會不同。
💁🏻♀️實務上,歸化有比永住簡單嗎?
在某些層面,是的:
🉐歸化沒有明確的「最低年收入線」(當然一樣有業界認為安全的警戒線)
🉐歸化沒有「你太窮所以不給你」的拒絕理由(但要證明未來有穩定生活來源)
🉐歸化也不像永住一樣,需要親自去稅務署、年金事務所申請一堆證明文件,改為一次交齊、集中審查
⚠️但歸化有它自己的高門檻:
🔎必須放棄原國籍(不承認雙重國籍,有些國家會導致喪失原生國的繼承權)
🔎必須具備日常程度的「讀寫說聽」能力
🔎若有配偶、孩子,也會一併調查(例如未婚同居者或婚姻不實等會成為不利因素)
💁🏻♀️ 介紹一個著名的歸化名人「村雨辰剛」和他的選擇
村雨辰剛(むらさめ・たつまさ)- 原名 Jacob Sebastian Björk(圖),出生於瑞典,是一位熱愛日本文化的園藝師兼藝人。
他曾在訪談中談到:「當我向家人表明想歸化日本國籍時,父親問我:「如果日本和其他國家發生戰爭,你願意為日本而戰嗎?你能為這個國家承擔一切嗎?」這句話讓他意識到,歸化不是簡單的身份轉換,而是一種信念與責任的承擔。最終,他仍選擇歸化成為日本人,並取了這個帶有武士氣質的名字:村雨辰剛。
題外話,實際上上星期也有新聞報導,帶著一家大小一句到俄羅斯的美國爸爸,在代表俄羅斯上前線了。
💁🏻♀️歸化 or 永住?
1)兩者並沒有「誰比較好」,只有「你現在的條件與目標是什麼」。
2)如果你想保留原國籍、不想放棄出生地身分 → 永住更適合你
3)如果你準備落地生根、融入社會、擁有選舉權與參政權 → 歸化是一種選擇
📩 蛋LC 提供全中文制度解說 × 個別條件評估 × 文件整備支援,歡迎私訊查詢。
永住 vs 歸化(下)|歸化真的比永住簡單嗎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