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化系列 |為什麼有些人會被拒絕歸化?

💁🏻‍♀️香港人行政書士導讀
歸化系列 |為什麼有些人會被拒絕歸化?
曾經遇到過這樣的一個被拒批的例子:
A先生(當然係假名😌)年收700万円以上、居留年數足夠、保險與稅金全數準時繳清…各樣條件都很理想。
但他的歸化申請「莫名其妙」被拒絕了。於是第二次「敗者復活戰」他決定找行政書士諮詢。
我仔細看過了他整份申請資料,我認為問題不在「條件不符」,而是在他的歸化動機書。歸化動機書就是一篇向法務省的書面說明,解釋你歸化的動機。
A先生的歸化動機書的日文非常精美,語句華麗流暢,但
⚠️內容並沒有對準審查官想了解的重點;
⚠️而且從措辭用字來看,也不像是當事人會能寫出的語言程度。
所以
「我從小就很嚮往日本的文化」
「能夠成為日本人,是我多年來的夢想」
「I love Japan!」
都軟弱無力(仲有d令人滴汗)
而且故意找人代筆,將動機書寫得精雕細琢,但如果申請人本身日語並不極佳的話,當局自然會產生「不是你親自寫的」的疑慮,進而影響信賴性評估。
不過這並不是說不能請人協助,而是提醒:語言與內容的整體一致性,才是建立信賴的關鍵。
💁🏻‍♀️蛋LC小貼士
申請人的穩定性、品行、和生計獨立能力等等都是關鍵。
而「I love Japan」和「適合成為日本人」並不是同一件事。
所以歸化審查並不是「資料齊就好」填表活動,而是一場「你是否適合加入這個國家制度」的全面展現。
A先生剛好就是那種「並不是不夠好,而是錯重點」的典型例子。好彩,A先生的問題是能解決的,現在我們都很期待他的結果☺️🤞🏻
所以歸化申請必須要找行政書士幫忙申請嗎?
首先🙋🏻‍♀️其實,歸化是可以自己申請的。
但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「準備夠不夠完整?」「重點夠力嗎?」「我的動機書寫得如何?」,還有就是「有沒有心力和時間逐一集齊所有資料?」
那麼你就適合讓能理解你背景、也熟悉制度語言的人,幫你一起梳理與轉譯。
⭕️「條件OK,但擔心表達方式不夠清楚」的人
⭕️「生活軌跡比較複雜,不知道會不會扣分」的人
⭕️「想準備得穩一點,讓自己少跑幾趟」的人
💌就很適合找我☺️
📗延伸閱讀|制度眼中的模範歸化案例:張本一家
大家應該都有聽過乒乓球選手張本智和與父母、妹妹?張本一家於2014年一起歸化入籍日本。
這不是單靠熱愛文化就能完成的故事,而是典型的制度模範:
💯居留年數充足,生活安定
💯父母有工作,與社會連結緊密
💯子女自小在日受教育,語言能力良好
💯家庭整體對日本社會有具體貢獻
很理想的歸化例子。
希望大家都生活順利,能夠融入社會☺️

Related Post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