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位:雪花飄落的聲音 → シンシン
第4位:因感動而心口震動的聲音 → ジーン
第3位:眼睛左右移動的聲音 → キョロキョロ
第2位:無聲空間裡的聲音 → シーン
第1位:河川中桃子漂流的聲音 → どんぶらこ どんぶらこ(※)
這些都是日語擅長的擬聲語・擬態語(オノマトペ)。
能夠讓母語的人聽起來非常有感覺,雖然非母語的人第一次聽到會一頭霧水。
其實廣東話也不少的,例如「嘭嘭聲」「faakfaak聲(?!🤣)」
這是日本語文化的可愛之處。語言把無形的感受「翻譯」成了一種聲音,能夠成功觸動對方心底的共鳴。🤔而這件事跟行政書士的工作想起來其實有點相似。
外國人在日本生活,往往會遇到很多「制度上的無聲地帶」。
例如:
→在留資格的更新,入管局沒明講的審查重點
→文件寫法的細節,哪怕少了一句就可能被「誤解」
→民宿經營到底是「經營」還是「單純收租」
這些地方,就像日本語的「シーン」或「どんぶらこ」,外國人很難單靠直覺理解。
我的角色,就是幫你把這些「制度上的無音」翻譯出來,讓入管也能「聽見」。
(※)1-5位都大概沒有特定標準答案,會隨著每個人的個人感覺和經驗,甚至性格有差異。
第1位的「河川中桃子漂流的聲音 – どんぶらこ」,這個來自《桃太郎》的故事。當中一句日本人都耳熟能詳的台詞:「どんぶらこ、どんぶらこと、大きな桃が川を流れてきました。」,可以說是桃太郎故事專屬的聲音。
所以「どんぶらこ」是擬態語,模仿大物體(特別是浮在水上的東西)隨著水流上下起伏、滾動、漂浮的感覺。
於是…出現以下對話:
🥚「在水中漂流的聲音嗎~怎麼讓人想起💩?」
🇯🇵「それは桃です」
🥚「譬如💩跌落水,那個『ボットン』不就是了?」
🇯🇵「ボットン便座ですか?」
ボットン便座🚽即係果d舊式廁所~
💁🏻♀️日本語裡有些「只有日本人在知道的『聲音』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