💁🏻♀️香港人行政書士導讀
日本公眾地方禮儀問題
是咁的🫢(我儘量簡化)一個香港爸爸帶着一家五口到東京旅行,眾人搭地鐵時聊天+用手機播放Youtube(據說聲量不大)。車廂內一名日本大叔出言提醒「請安靜」,卻被這位港爸反斥「你先無禮貌」。事件被媒體報導後事主隨即被炎上,被認為「在日本公共交通要守規矩」。
🧐為什麼「電話」成為大忌呢?
在日本,電車內的公告並不是明文「禁止打電話」,而是「ご遠慮ください(請避免)」。這是一種社會規範與群體默契。有時候的確會發現「我同旁邊師奶講嘢都唔細聲,咁點解打電話就唔得!?」
這可能要說會日本文化中有關「独り言(ひとりごと,自言自語)」。獨白若太大聲,同樣被視為「擾人」。於是對日本人來說,講電話就像一種放大的「独り言」,甚至更糟。
法律並沒有明文禁止「講電話」,但鐵道公司作為運營者,有權在約款中規定使用規範。若乘客持續違反,可能被勸導,嚴重時甚至涉及「軽犯罪法」或「威力業務妨害」。
換言之,這不只是文化問題,而是社會規範逐漸制度化的例子。🫢其實我初到日本的時候,「在車上講電話」並沒有像今天一樣被視為洪水猛獸的,最多也只是貼海報呼籲「請大家避免在車廂內講電話」,不過大概1-2年之後就急速變化成今日的樣子。
對外國人來說,日本公共空間的安靜不是依靠標語,而是靠長期的默契。這正是制度與文化交織的結果。
在日本生活,了解法律條文固然重要,能拆解這些制度背後的文化邏輯,外國人才能避免無意間誤踩「看似小事、其實大忌」的地雷,在日本生活愉快。
如果你打算在日本生活、經營或就業,理解這些「隱性規則」和「制度習慣」有時候,比單純知道一條法律更重要。
日本公眾地方禮儀問題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