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14年半之後、女兒歸來」🥺

💁🏻‍♀️香港人行政書士導讀
「14年半之後、女兒歸來」🥺
2025年10月,岩手縣山田町的女孩子,山根捺星(當時6歲),在2011年東北大地震之後,終於「歸家」。她的下顎骨於去年(2023年)在宮城縣南三陸町的工程現場中被發現,經DNA鑑定後,剛剛確認屬於她。家屬表示:「早已放棄了能再收到消息,能確認真的很感激。」
修讀行政書士考試時,其中一點讓我感慨萬分的,就是日本法律上的「生死」& 情感上的「延續」。
在日本,若一個人長期下落不明,法律上有兩種可能狀態:
→行方不明(行方不明者):
一般情況下,只要人未被找到,戶籍上仍被視為「生存」。家屬無法進行繼承、保險等法律手續。
→失踪宣告(失踪宣告制度):
根據《民法》第30條,若一人失蹤超過7年,法院可依申請宣告其死亡。但在戰爭、災害等特別情況下,可縮短為1年。這意味著,即使遺體未被找到,也能在法律上確認死亡,讓家屬得以處理財產與生活手續。
然而,法律手續上即使有方法可以為事情畫上句號,但在現實裡「法律上的終結」並不等於「心中的終結」。
自2011年以來,日本警方持續進行災區遺骨的DNA鑑定。每一個新的確認,代表著一個家庭終於能在戶籍上寫下「死亡」,也代表著十四年來的「等待」終於被社會正式承認。
在制度上,這是一份行政程序;
在情感上,卻是一場遲來的重逢。
在法律的語言裡,「確認身元」是結案。但在人心的語言裡,那是一個名字被重新呼喚「她在這裡。」這個「在」,雖然不是生存,但卻是實際上的「存在」,也為仍然在世的家人提供了一個心靈上的安慰。

Related Post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