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紹一下推主,他最終果然並非泛泛之輩。
推主出生在鄉村,爸爸是個喜歡野外生活的中學教師。小時候爸爸經常跟孩子討論深山求生技巧。推主於是用爸爸教的結繩技巧捆绑鄰居或者從2樓游繩到地下,是個很難教的孩子。
「被丟」到深山的那一晚,他其實是想著實踐爸爸教的技巧的。
再大一點到11歲左右中學時,他開始出現情緒困擾,成為不登校的孩子。很不巧他正是在爸爸任教的中學上課,於是要不就是不登校,要不就是父子倆在學校保健室對峙。
找不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,他很痛苦,辭掉所有學習,跑到沒人認識他的露營活動,第一次用爸爸教他的結繩技巧和野外救生技術大獲讚賞,甚至有人請求他幫忙做一個樹屋,這是他人生「原本只是惡作劇和被罵的東西,成為有用的技能」的瞬間。
在那之後他不停轉校,即使工業高中和專門技能學校都唸不下去,又不想捱高額學費入早稻田的研究室,所以索性自立創立自己的研究所,一直讓父母非常擔心。
(中略)
大學4年期間他跑到爸爸經營的露營場地一起工作,在良師跟前學習的知識讓他生存至今。
所以,他最終並非泛泛之輩,而是長大成為一位發明家。他設計出各種令生活變得更方便的機械,亦為漸凍人症(ALS)病人設計能乾杯、能做出各種移動的特殊輪椅,用他自己的方式為社會作出貢獻。
另一方面,雖然是個很讓人頭疼的孩子,最後他跟父母的關係仍然很好。
他說早日因為人手不夠,
跟爸爸說「想下訂單要多一個我」
爸爸「你的製作成本太高了」
不一樣的孩子生在不一樣的家庭,讓人很暖心的故事❤️
X@origamicat
先笑死再感動得一塌糊塗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