🇯🇵皇室「加冠の儀」|延續千年傳統與制度認可

💁🏻‍♀️香港人行政書士導讀
🇯🇵皇室「加冠の儀」|延續千年傳統與制度認可
昨日🇯🇵皇室40年來首次舉辦男性皇族成員的的「加冠の儀」(「成年式」),歷史感覺滿滿的。悠仁親王(秋篠宮家長子,也就是現任天皇弟弟家的兒子,早前因為入讀筑波大学鬧得滿城風雨的那位)舉行成年式「加冠之儀」。40年前「加冠の儀」屬於悠仁的爸爸,皇嗣文仁親王。
🧐儀式服飾的分別
悠仁最初身穿 淡黃色的「闕腋袍(かけいのほう)」(未成年服飾),象徵仍處於少年之身。闕腋袍的特色是腋下開口、衣身寬大,象徵少年時期的純潔與未成熟。
完成加冠儀式後,悠仁換上 黑色的「縫腋袍」(ほうえきのほう),這是成年皇族的正式禮服。黑色象徵莊嚴、責任與成熟,標誌著身分轉變。兩者的顏色與形式差異,正是由「未成年 → 成年」的過渡象徵。🫢悠仁意想不到地適合穿古裝「縫腋袍」。這個「右手握『笏(しゃく)』,左手中指或兩三指輕壓衣襬(其實是衣服的拖尾)」的動作,是古代公卿式樣的正規姿態哦哦哦哦~~~
🧐説回「加冠の儀(かかんのぎ)」的歷史~這個儀式可追溯至千多年前的平安時代的「元服」。當時日本派出遣唐使,帶回了大量有關成人禮、冠服制度和官位儀禮的知識。唐朝禮制裡的「冠禮」是古代中國男子年滿20歲的成年禮,象徵進入成人社會、可以承擔責任和婚娶。
東傳日本之後,「冠禮」轉化為屬於貴族社會的「元服」,當時男孩大概在 12~16歲時舉行,換上成年服裝、結成人髮髻,並獲得冠位,從此被視為能參與朝廷或武家事務的「大人」。再後來「元服」逐漸本土化,結合神道、宮廷文化,變成如今皇室的「加冠の儀」。這個儀式裡的「冠」雖然源自中國冠礼,但形式與象徵已經和日本的皇室制度緊密結合,特別強調天皇授予成年身分、承擔皇族責任。
換句話說,「加冠の儀」就是中國冠禮在日本千年演化後的皇室專屬版本。比冠禮更早東傳到日本,被日本皇室承傳至今的還有親蠶禮。
現代人對「儀式」的意識雖然較為薄弱,不過日本的成人禮其實和我們日常碰到的「制度承認」很相似。不是說「你年齡到了」就算,而是需要通過正式的程序、由權威見證,才能被社會認可為「大人」。
(忍不住碎碎念🫢)就好像外國人在日本生活:不是「我自己覺得在經營」就算數,而是要有制度化的文件、要件齊備,才能被入管認可為「經營管理簽證」。
在日本,無論是皇室的成年,還是你我的在留資格,一切都講求「形式 × 制度 × 正式承認」。
📩歡迎DM。
我們是懂你語言、同時熟悉日本制度的行政書士☺️

Related Post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