💁🏻♀️香港人行政書士 × 日語老師視角
圖文並茂但誤飲酒🫢
《東張西望》報導有香港人家庭「去日本旅行時誤飲含酒精飲品,事後向保險公司理賠被拒,原因係「飲酒精引致的損失不獲保障」。我估投訴後者先係主菜?
餐廳店員因為是新人,而menu上的果汁和サワー圖片相同,結果飲品一上檯,13歲和5歲的小朋友立即喝掉半杯(??唔苦?唔酸?),結果不久嘔吐大作,餐廳道歉並免除全餐餐飲費用,事主報警將小朋友送院。返港後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,卻被拒絕。
但…😵這件事其實有太多值得日語老師&行政書士反思的地方。
🧐語言老師視角:
日語的「サワー」來自「sour」,原指加入燒酎(しょちゅう)或伏特加(Vodka)的 **氣泡酒精飲料**。最常見的是「レモンサワー」,簡單講係「酒精 + 碳酸 + 水果口味」
→🍓いちごサワー = 士多啤梨口味的酒
→🥭マンゴーサワー = 芒果口味的酒
(拿拿拿…我有聽過同學亂叫佢做Lemon shower的)
餐牌上有水果圖案,唔等於係果汁。對不懂日語的外國人來說的確容易中伏,不過我覺得如果有帶小朋友,還是選擇適合親子的餐廳比較安全吧?這些餐廳很清楚如何接待小孩子客人,而且上餐會特別用孩子們專用的餐具,皆大歡喜。
🫣另外non-alcoholic ≠ alcohol-free的的。non-acoholic飲品係可以有最多0.5% ABV但仍然 legally當作「無酒精」處理。😩睇佢向東張展示「2張圖相同」呢個行為,估計佢自己都誤會咗?
行政書士視角:
一來「喝酒」並非本願,未滿法定年齡喝酒甚至是違法行為,既然有報警,理論上值得向保險公司解釋「形同食物中毒」哦。
乖…去日本玩/生活都適合學好一定程度日文的。係自保亦係生活幸福根源哦!
💁🏻♀️蛋LC小貼士
芒果汁(マンゴージュース),士多啤梨汁(いちごジュース)其實非常罕見在日本餐廳一般來說很罕見才會見到。反而レモンサワー(檸檬sour),グレープフルーツサワー(西柚),巨峰サワー(巨峰shower🤣),マンゴーサワー(芒果),いちごサワー(士多啤梨)就很常見。
這寫水果味的酒精飲料,因為顏色繽紛又好賣,所以在menu上用鮮艷水果圖案展示非常常見,容易令人誤會成為果汁,尤其是對日語不熟的旅客。
圖文並茂但誤飲酒🫢
